15岁的陈小花刚生下来耳前就有一个小孔,不过这么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,但在上个月,这个小孔开始有脓性分泌物外溢。虽然其他部位没有不舒服,但是家里人很是担心,害怕炎症会影响听力,甚至对头部有不好影响,于是,家人听信了江湖游医的话,用粉状药物敷贴在瘘管处,一天敷一次,洗澡后替换。就这样吗,连续敷贴了两天后,本来没事的小孔周围皮肤开始红肿、化脓,耳前处还出现肿突一直延续到太阳穴。家人这才警惕起来,带她来到了医院检查。医生为她进行了切开排脓和抗感染治疗,待瘘管感染控制、局部痊愈后,医生还建议她采用一次性彻底切除术,以免受感染困扰。
耳前小孔原来是“先天性耳前瘘管”
接诊医生,耳鼻咽喉中心高教授介绍,个别人一生下来耳前就有一个脐样的小孔,俗称“仓耳”,而医学上称之为“先天性耳前瘘管”,与遗传有关。这种瘘管大多长在一边,也有长在两边的,外面看它只有一个小孔,但小孔深处往往象树根样呈多个分支,瘘管长短、深浅不一,还可呈枝状,常与耳廓软骨相贴。一般情况下,无症状者无需处理,偶尔在挤压时,见少许黏液或皮脂样分泌物自瘘口溢出,且除此外没有其他临床不适,但一旦继发感染时,出现局部红肿、疼痛甚至化脓;反复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,破溃后可形成脓瘘或皮肤瘢痕。
耳前瘘管无症状可以不处理
对于患有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者,高增斌教授表示,无症状者无需处理,偶尔在挤压时有少许黏液或皮脂样分泌物自瘘口溢出,擦拭后,注意保持清洁;如果经常有臭味的分泌物排除或曾有过局部肿痛、化脓,提示有感染存在,需尽快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抗感染治疗。
早期手术切除效果最佳
高教授提醒患者,一旦感染控制后,最好进行手术切除,切勿认为炎症消退后就万事大吉,以致再次感染或脓肿,形成破溃,甚至形成瘢痕,拖延病情,增加患者痛苦,影响患者工作、学习。
高教授强调,二次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切除,创伤会增大,手术效果不如早期手术好;另外,切勿听信江湖游医的话,乱用药物敷贴,引发其他不适症状加重病情。
|